陕西宝鸡眉县的猕猴桃批发交易市场里一派热闹景象。年过六旬的果农陈明乐更乐了:“我家的0.333公顷猕猴桃,今年果品率95%。还没有到采摘季,就已全部订购。今年收入有13万元。”
近年来,眉县以猕猴桃特色产业为重点,大力推动实施农业标准化、产业化发展,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已覆盖全县1.96万公顷,总产量42万吨,总产值24亿元。今年,全县农民人均猕猴桃产业收入突破9400元。“质量工作先进单位”、“优秀示范区”、“果菜标准化建设十县”、“猕猴桃无公害科技示范县”、“猕猴桃优势产业区”等荣誉称号,无不显示着眉县农业标准化的硕果。
眉县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部,地处秦岭主峰太白山脚下,这里气候温和,光照充足,水源洁净,土壤肥沃。但传统农业模式很难让农民在自己的“一亩三分地”里见效益。
从上世纪80年代起,猕猴桃种植技术次被引进到眉县。此后,猕猴桃在此经历了从无到有、从随意种植到按标准种植的发展过程。说到种猕猴桃带来的变化,陈明乐很是得意:“传统农作物每亩收入不足千元。猕猴桃挂果当年平均每亩收入2000元,远远超过种小麦。”当记者问种植猕猴桃是否容易时,他表情严肃说道:“猕猴桃难伺候啊!水浇多了会涝,少了会旱。结的果子不是‘歪瓜裂枣’,就是产量低。”
为了更好地支持这一产业,眉县县委、县政府立足资源禀赋和地缘优势,按照“扩规模、提品质、延链条、树品、占市场、保安全”的发展思路,组织推广“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农业标准化模式,加快猕猴桃产业化进程。同时,制定下发了《眉县猕猴桃生产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实施方案》,作为该产业大力发展的步。
副县长曹乃平表示:“要确保猕猴桃产业在面积不断扩大的前提下,保质、保优、保名是政府关注的问题,标准化模式是推进猕猴桃产业,规模化、标准化、品化、国际化进程的有效途径。”
既然有高要求,就必须有高标准。该县质监局先后组织起草发布了《猕猴桃标准综合体》、《眉县优质猕猴桃标准化生产周年操作规范》和《猕猴桃优质高效丰产稳产技术要》3个眉县地方标准。以及前不久评审通过的《陕西省地方标准猕猴桃标准综合体》从砧木种子、花粉、鲜果,以及育苗、生产、冷藏的技术规程及残留物的检测方法等方面,从12个环节进行了统一规范,为眉县以猕猴桃标准化生产打下基础。不仅如此,该县政府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。例如,对新栽的猕猴桃园每0.067公顷补助200元;对新建的百亩以上标准化集中连片示范园区,每0.067公顷补助400元架材费;对农户新建的50吨以上冷库,每个补助3000~5000元等等。
如今,这一特色产业成为眉县果农们的骄傲。眉县猕猴桃已是第6、7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第8批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。陕西的猕猴桃批发交易市场落户眉县。
还有,建成两个省级、4个市级猕猴桃现代园区,形成10个市级以上猕猴挑产业化龙头企业和115个猕猴桃专业合作社。各类贮藏冷库2620座,贮藏能力18.5万吨,形成了科研、生产、贮藏、加工、销售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一县一业的生产格局。
实施标准化给果农带来了多大的改变?
眉县金桥果业专业合作社业务经理李宝祥告诉记者:“当初自己家的0.133公顷猕猴桃,凭经验种植,商品率仅为80%,单位面积也就收入2.5万元。现在按标准种植达到4万元。
”销售价格的差异,让农户们烈意识到标准化的实惠,他们纷纷加入合作社。现在李宝祥所在的合作社销售的猕猴桃占全县的1/10。每年7、8月果子还没熟,就收到来自各地的订单。
前来合作社交送猕猴桃的陈明乐咧嘴笑着说:“我们这流行这样一句话,‘泡温泉,吃猕猴桃,谝标准化。’关于标准化,我们农户都知道,就连我8岁的小孙子都知道,猕猴桃要以单株双幅羽状为标准,每棵树留枝20个,每枝留猕猴桃果子5~6个,采摘时可溶性有机物的含糖量要达到6.5%……”
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,优果工程的实施,高新科技和高效物质的投入,无公害套袋技术的推广,眉县猕猴桃以高品质赢得了国内、国际市场青睐,国内供不应求,产品已出口到俄罗斯、新加坡等国家。
发表评论
已有0条评论,共8971人参与,点击查看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