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异果就是我们常见的猕猴桃。1904年,颗猕猴桃种子从进入新西兰。百余年的发展,使奇异果产业成为新西兰的支柱产业。虽然境内猕猴桃的种植面积和品质资源都占世界鳌头,可产品价格却不到新西兰奇异果的1/10,甚至出现滞销现象。“奇异果”与“猕猴桃”,本是同根生,命运却是大相径庭。
奇异果国家战略组织体系
新西兰奇异果产业从1904年开始一直到1988年,均处于自发、松散的种植、销售时期。20世纪后半期,三大问题导致新西兰奇异果产业遭受重创,濒临全军覆没:一是果农各自为政的经营模式。二是美国等国的反倾销政策,使得奇异果受到出口抵制。三是国际市场推广的巨大费用支出和营销失利。
为了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,1988年,新西兰2000多户果农在政府的协助和配合下,纷纷注销了各自经营了数十年的品,组建了一个统一的销售窗口——“新西兰奇异果营销局”。同时,政府通过相关法令规定,任何果农以自己的品出口销售将被视为违法。
新西兰奇异果营销局并非政府机构,也不是行业协会,实为新西兰奇异果产业的龙头企业,并在旗下专门成立ZESPRI新西兰奇异果国际有限公司。营销局完全由新西兰果农构成并拥有。所有果农按照种植面积与产量的大小共同出资入股,并根据股份多少决定其在营销局组建中的资金投入和年终分红。
具体运作时,先由ZESPRI新西兰奇异果国际有限公司组织收购果实,并先付给果农包括种植、收获、包装、冷藏和储运等在内的生产成本费,约占果农总收入的30%。其余70%为农户的利润收入,要由市场销售状况决定。如果产品全部按计划售出,则全部兑现剩余的70%收入;如果出现滞销,则根据实际情况支付利润收入。如果果农能提供上市早、质量好、甜度高的产品,还可获得公司的“加成”奖励。
新西兰奇异果营销局与果农之间是一种利益共同体的关系。相当于果农共同出资成立了营销局,又聘请了一个职业经理人团队(有限公司),既通过销售产品赚钱,又通过营销公司的扩张得到分红。
以产业化管理保证质量
统一品营销局的产业化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:
产业链的形成和产业加工一体化。新西兰的奇异果产业从果园管理、采收、运输、分级、包装、储藏到营销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,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。每个农场都有自己的产品基地、包装物生产线、自动机械选果车间、储存保鲜气调冷库以及生产、运输的专用机械设备。每天采收的奇异果必须立即送到选果车间,经过智能化精选分级包装完毕后立即运到储存冷库预冷,后储存到气调冷库中。从采收到冷库储存的流水线作业都是利用自动机械操作和现代设备,只需12小时即可完成。同时,还利用残次果品开发了包括食品、化妆品和洗涤剂等品类在内的一系列深加工产品。
政府和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。农业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,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相关政策的规范与引导,而新西兰政府做到了这一点。新西兰政府在统一营销局成立之初,就有相关法规规定,果农不可擅自向国际销售新西兰奇异果。奇异果生产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奇异果有限公司制定的关于技术、质量标准、级别标准包装物设计、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规定和标准,并接受其监督。奇异果的销售必须由ZESPRI新西兰奇异果国际有限公司垄断销售经营,其它机构或个人无权收购。除此之外,政府也一直提供长期、稳定的经费资助奇异果产业的基础性研究。
科研帮助产业增长。除了国家研究院提供品种和技术外,ZESPRI新西兰奇异果国际有限公司也设立了专门的技术研发部门,每年都要投入上百万美元研究经费,致力于提高产业发展中各个环节的科技含量。
策略本土实现的品传播
新西兰奇异果的产品推广,采用了品定位、本土实施的方式,在各国的各种促销活动、广告等方面,都可以进行本土化演绎,但在品调性、产品品质等方面的诉求均采用统一定位与策略。
统一品营销局架构了一个涵盖70个国家和地区市场的营销网络,召募当地优秀人才加入并与本土代理机构合作,通过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市场特性,针对各地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。
当新西兰奇异果2004年重点投入市场时,面临的大挑战就是与本土猕猴桃存在着将近10倍的价差,以及消费者对新西兰奇异果产品和品的认知度较为缺乏。统一品营销局通过调研和专业分析,打破一般国际企业“是一个市场”的操作思维,针对北京、上海和广州市场的区域性差异,制定了不同的品推广策略及执行方案。
在日本市场,新西兰奇异果的系列电视广告成为一道风景。2002~2009年间,以坂口宪二为代言人的电视广告,充满青春活力和朝气。2009~2010年间,起用藤原纪香、滨崎步以及奇异果卡通表现,在日本市场产生了深入的影响。
在台湾地区市场,以奇异果激发活力为核心诉求,对目标消费者进行“奇异乐活”的创意性沟通。其中,“奇异乐活志”以电子杂志形式与办公室人群接触,而电视广告“起来篇”,以改编歌曲和卡通形式表现了奇异果能让人充满活力的品特点。
发表评论
已有0条评论,共7481人参与,点击查看>>